2DJGAME! NOVO
 找回密碼
 註冊
按此取得推荐码
搜索
回覆: 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創] 兰斯系列随想录

[複製鏈接]

Rank: 1

迷失道路的旅人

帖子
20
精華
1
DB
72
0
註冊時間
2009-02-24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02-24 10:04 |顯示全部樓層 |倒序瀏覽
兰斯系列随想录

第一部 战国兰斯(兰斯7)

第一章 从尾张一隅到支配三国(京、油田、伊势)

第一节 源、平、藤、橘四大姓源流初探

战国兰斯的第一战,就是足利超神插手织田家的事务,挑动织田信行、久保田亚月、久保田法眼以及平沼元反叛信长公,于是我们的男主角马鹿野郎兰斯大人和他的奴隶丝露.普兰恩和乱丸、前田利家、明智光秀、柴田胜家共同出战,很轻松地击退了叛军。这个战役很轻松,没几下就解决了对手,是让玩家进行热身的预备战。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留意一下敌对方的阵容,就会发现那个弓士的平沼元,隐隐约约已经流露出游戏设计人员的心思。平沼元的平,就是日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源、平、藤、橘四大姓里头的平氏,游戏设计人员在敌对阵营中放入了平家的人,似乎是为了提醒玩家织田家的源起问题。

回顾日本战国历史,织田家的起源一直有多种版本,一说源自平家,一说源自藤原家,但是据一般看法,织田家和上述两家并无多大关系,而是出身自属于尾张神官的忌部氏,这在我们后文中可以慢慢探讨。话又说回来,为什么织田家的起源偏偏要和四大姓中的平家、藤原家扯上关系呢?原因就在于织田信长要为自己的政权披上正统性,就不得不和四大姓扯上关系。在日本古代历史上,在外来的中国儒教的名学理论影响下,皇族以外,只有上述四大姓的子孙才可以担当朝廷的重要官职,号令天下,一般来说,藤原家北家以外戚身份垄断了关白一职,源家则以清河天皇的后裔身份开设幕府,几经波折,才最终在日本民众心中确立了不成文的规矩——非源家后裔,不得建立幕府,担任征夷大将军一职。因此,猴子藤吉郎不得不认了藤原北家里的近卫家一脉的人为义父,才勉勉强强当上了关白和太政大臣。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三河之狸家康公为什么硬要考证出松平家就是源氏德川家的后裔,实际上就是为自己开设幕府奠定合法性和神圣性。下面,我们将会就四大姓的源起进行一个详细的探讨。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1

迷失道路的旅人

帖子
20
精華
1
DB
72
0
註冊時間
2009-02-24
2#
發表於 2009-02-25 04:38 |顯示全部樓層
1、橘氏

要说橘氏的起源,先来一首《万叶集》的和歌

橘歌一首(中文译本)

皇神祖神名,威严敢出口,祖神大时代,遣田间道守,遣去常世国,渡海急奔走,四时香果树,八枝持回有,栽多国为狭,结实多传后,春来树生枝,枝枝相生偶,五月杜鹃鸣,初花折在手,持赠少女群,持赠诸好友,藏入衣袖中,好香彻肤肘,花朵一时谢,果实一时熟,串实如串珠,手中看完久,秋来时雨零,山树叶红透,红叶散飘飞,橘实却如斗,红橘照光辉,愈望愈人诱,冬来霜雪多,橘叶不枯朽,常绿叶如磐,繁华如春柳,自从神代来,橘树尊为首,四时香果树,此名真不苟。

如果用粤语来读这首和歌的中译文,会读的朗朗上口,每句都会很押韵。

看完了这首诗,大家就会知道了为什么四大姓里头的橘氏会被人们称呼为“橘”的缘故了吧,这是日本古代对于生命力崇拜的自然反映,按照《日本书纪》里头的讲述,垂仁天皇(按照维基的讲法,其生卒年是公元前69年-公元70年)【一看这样的岁数,大家都会知道这位天皇的真实性到底有多高了】在九十年春二月派遣田间道守【田间道守就是一个人】去常世国求非时香果,所谓常世国,就是四季不变,不老不死之神仙国,而非时香果,就是不随季节更替而衰败凋零的散发出香气的果实,据说吃了这非时香果,就可以长生不老【像不像秦始皇派徐福求长生不老药呢】,这非时香果,后来有一些人认为就是橘。但是这田间道守去了足足十年才从常世国带回了橘,而垂仁天皇在第九年就死去了,于是田间道守就在天皇的墓前哭诉了一番,说天皇已死,作为臣子就算拥有可以令自己不老不死的非时香果来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然后自尽,据说田间道守就是三宅连的祖先。由这个神代的传说就可以看出古代日本对于橘的崇拜程度有多高了,说来也巧,我国南方也有对橘的喜爱和崇拜传统,屈原的《橘颂》也抒发了对橘树岁寒不凋的美好品质的歌颂。

按照维基方面的说法,由于橘树叶子的常绿,和松树叶子的常绿相近,因此被日本人赋予了象征永远的意味,代表着长寿瑞祥,因而从古代起就被人们所喜爱,而日本皇宫更是有橘树的身影,平安时代起,京都紫宸殿南庭的东侧种着樱树,西侧就种着橘树,有着左近樱,右近橘之说。好了,说了这么多的啰啰嗦嗦的任三郎式的推理废话,我们也该进入正题了,那就是橘氏的源起。

橘氏的发迹,源自奈良时代,当时文武天皇的乳娘県犬養三千代先嫁美努王(皇室亲王),生下了葛城王、佐为王、牟漏女王,708年,刚刚即位不久的元明天皇(女天皇)举行大尝祭,将浮有橘子的酒杯赐予県犬養三千代,随即赐姓“橘宿禰”予她,这位県犬養三千代又叫県犬養美智代,是“橘”氏的实际始祖,其后県犬養三千代再嫁藤原家的第二代家主藤原不比等,生下了藤原光明子,也就是后来圣武天皇的皇后,进一步扩大了藤原家在后宫的影响力,巩固了藤原家的政治霸权地位。但是県犬養三千代认为这个姓在自己死后将被收回,因此把这个姓转给了自己与前夫的大儿子葛城王(733年),这个葛城王从此改称橘诸兄,“橘”氏才开始在日本古代的政治舞台上冒头。

但是橘氏政治势力的最鼎盛时期非常短暂,橘诸兄一死,橘氏就在和藤原氏的不断斗争中逐渐失势,逐渐被排挤出朝廷中枢,橘诸兄的儿子橘奈良麻吕就被藤原氏下狱致死,到了9世纪中后期,随着橘家的橘嘉智子成为嵯峨天皇的皇后,以及其儿子仁明天皇的继位,橘家作为外戚,势力又大大伸长,但是由于藤原氏的苦心经营,后宫长期为藤原家把持,橘家的势力最终在和藤原家的长期竞争中落败,到了公元10世纪后半期以后,橘家只能担任一些中级官职,依附于藤原氏,到了16世纪后半叶,源自奈良、平安时代的橘家主脉绝嗣,其后有一些家族自称自己为橘氏后裔,但可信性存疑。

在地方上,九州筑后国蒲池一族就自称橘氏子孙,而一些人也自认或被人认为和橘氏有着源流关系,如德川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其井伊家的家徽就加进橘家的图案,理由是尽管井伊家源自藤原氏,可是也是橘家的养子,而尼子氏的忠臣山中鹿介,也在讨伐毛利家的战斗中,将橘家的家徽放入军旗,理由也是山中氏是橘氏的后裔。但是这些都是可信性不高的讲法。

橘家里头的值得注意的人物不多,唯一能够引起大家兴趣的只有橘逸势,他和空海、嵯峨天皇并称“三笔”,为日本书法大家,曾留学唐朝,师承柳宗元,其代表作品为《伊都内親王願文》,但在“承和之变”(804年)中被藤原氏下狱,遭严刑拷打,随后流放到伊势的伊豆,途中病死,其女儿随后赶来,就地埋葬父亲,出家为尼【假如在战国兰斯里头,丝露没有被魔王美树冰冻起来,兰斯战死以后,我们的丝露就要在JAPAN出家为尼了,伤心啊,丝露,不要啊】,改号妙冲,就地搭起草庵,供奉父亲。853年,其罪被平反,他也被追赠从四位官职,与藤原氏的死对头菅原道真一起被供奉在京都的“上御灵神社”和 “下御灵神社”,号为“八所御灵”,这些都是日本鬼怪史上有名的怨灵,其中的菅原道真还把天皇和藤原氏的家主给活活诅咒死了。

[ 本帖最後由 woshiheshang 於 2009-03-01 03:40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1

迷失道路的旅人

帖子
20
精華
1
DB
72
0
註冊時間
2009-02-24
3#
發表於 2009-02-27 04:41 |顯示全部樓層
2、藤原氏

述说藤原氏的家史之前,再来一首《万叶集》的和歌吧。

山部宿弥赤人望不尽山歌一首【山部宿弥赤人就是写作和歌的歌人】(中文译本)

天地初分时,即有富士山,神山在骏河,高贵不可攀,翘首望天空,丽日为遮颜,月夜月光照,月亦隐山间,白云不敢行,常降雪而还,传语后世人,勿忘富士山。

注意标题,不尽山就是富士山,也叫不二山,不尽、不二和富士两者的发音相同,都是ふじ,一般看法,富士山最早叫不二山,不二山之意,即全国最高山,别无他山可超过,镰仓时代改名为“富士”就是取个吉利,寓意“武士富强”,同时不尽又和不及,不死这些词语的发音相近,在日本《竹取物语》中,辉夜姬(かぐや姫)将不老不死之药留给日本天皇独自一人飞升之后,日本天皇命臣子在离天最接近的日本第一高山富士山将这不死不老之药烧掉,自此之后,富士山又叫不死山,这山顶上冒起来的烟,直到今天还能看得到【像不像嫦娥奔月的故事呢】【战国兰斯里头,打下德川狸猫,狸猫的老巢三河的地域事项里头有辉夜姬(かぐや姫)的选项,这个辉夜姬是兰斯世界以外的人,她的 UFO因机件故障降落到三河,在兰斯没下迷宫找齐三个零件之前,辉夜姬的UFO不会修好,每次兰斯访问,辉夜姬都会帮助兰斯全数回复部队的伤员,这个人肉治疗机的典故就源于此,ALICESOF的成功,在此可见一斑,游戏的每个情节都经过精心打磨,都有着历史上真实的印记在里头,其世界观的宏大,背景的广阔,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让人不能再以一间简单的18禁游戏公司来看待它】。

话又说回到藤原氏的“藤原”上,藤原一姓中“藤原(ふじわら)”里头的藤,其发音也为ふじ,藤就是一种植物,在日本历史中,它一直很受人们的喜爱,人们的姓氏,地方的地名,很多都带有“藤”字,文学作品里可以看见歌颂藤的文字,绘画、家徽、服饰里头也带有藤的身影,人们喜爱藤的原因,就正如上文论述富士山的“富士”与“不死、不尽、不及”相通一样,取这种植物长流不息,生机勃勃之意吧!虽然藤原这个名字,实际上是日本天皇为了表彰藤原家家祖中臣镰足的拥戴功绩,以中臣镰足的出生地——大和国高市郡藤原乡来授予中臣镰足的,但是藤原氏其名称里头也包含了生命力崇拜的意义在里头,即是子孙后代生生不息,像藤蔓生一般兴旺繁盛的意味。

尽管后来有人认为富士山的“富士”二字,是阿伊努语“火山”之意,但是一般不为以和族为主体的日本人所广泛接受

好了,言归正传,藤原氏的崛起是在飞鸟时代,公元669年,中臣镰足临死前,天智天皇将“藤原”一姓赐予中臣镰足,以表彰他政治上立场坚定、鲜明地支持大化改新,推动律令制国家的建立,在此之前,中臣镰足和当时还是中大兄皇子的天智天皇诛灭了苏我氏,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从此中臣镰足的嫡系就以藤原为姓,其他的庶流依旧称中臣。

藤原家第二代家主为藤原不比等,他与后妻生的女儿藤原光明子(藤三娘)成为后来孝谦天皇的皇后,从此揭开了藤原家长期把持后宫,掌控政权的历史,他的四个儿子分别成为藤原氏南家(长子藤原武智麻吕)、北家(次子藤原房前)、式家(三子藤原宇合)以及京家(四子藤原麻吕)始祖,其中南家经伊予亲王之变(公元804年),在平安中期以后失势,其子孙有些担任起了寺院的高僧,大多则以学者为世所知,堂上家和高仓家就是南家的后裔,式家在藤原广嗣之乱以及药子之变之后,慢慢被北家压倒,随后该家的子孙则以歌人和汉诗人为世所知,在地方上,摄津地区渡边一族的一支远藤氏就自称是式家的后裔,京家因冰上川继之乱(公元784年)彻底断送了政治生命,只能充当宫廷的文化侍者,在地方上,越后国直江氏就自称是京家的子孙,上述三家逐渐衰落,可是北家却如日中天,一度掌控了整个律令制国家起来【战国兰斯的背景里头,JAPAN的第一代帝就是藤原石丸,他是JAPAN藤原家的四男,收服了第一代JAPAN妖怪王,统一了整个JAPAN,集齐了三种帝器,和谋士月饼一起向大陆进军,几乎统一整个大陆,可是第四代魔王纳伊奇萨派遣魔人撒比埃尔,闪电般地毁灭了藤原石丸的数十万大军,杀掉了藤原石丸以及妖怪王,月饼拼死封印了撒比埃尔,这才有了以后撒比埃尔的疯狂复仇,兰斯的JAPAN之行才有了那么一点对抗魔人的正面意义来,这藤原石丸,就是以藤原家的北家为原形的】。

藤原北家支流众多,主要分为北家本流(摄关家流)和其他主流,摄关家流在藤原冬嗣时(公元810年)开始牢牢掌控中央政权,并成为藤氏家长,经冬嗣子良房(良房首任摄政),良房子基经(基经首任关白,摄关政治初步定型),基经子时平、忠平,忠平子实赖(摄关政治最终确立),到了10世纪下半叶,藤原师辅(实赖兄)之子兼通、兼家争夺关白位置,兼家先败后胜,其子道隆,道隆子道长先后担任关白,尤其是藤原道长,权势倾国,为日本政坛实际上的主宰,更加洋洋自得地吟出了“此世即我世,如月圆无缺”的句子来,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中的源氏公子,就是以藤原道子为蓝本。【兰斯6—塞斯崩坏中,反抗组织里头的小LOLI要献身给兰斯,兰斯拒绝,要她再等5年,美其名曰光源氏计划,这光源氏计划就源自《源氏物语》里头,源氏公子将紫夫人养大,再娶为妻的典故,够邪恶吧!】道长子赖通担任摄关近50年,道长、赖通两父子,是摄关政治的全盛时代,其后院政兴起,摄关政治逐渐没落。

镰仓时代之后,摄关家流成立五摄家,由藤原道长的直系子孙出任,分别是近卫家、九条家、二条家、一条家以及鹰司家(这五家均以其在京都的住址而命名),只有这五家的子孙,才可以从大纳言、右大臣、左大臣升任摄政、关白、太政大臣,藤氏长者也只能由这五家中选出。这五家的后代比较为我们熟悉的是近卫家的近卫文麿,他曾担任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内阁总理大臣,也就是首相,但是多次组阁又多次下台,最终于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服毒自杀,目前近卫家的家主是近卫忠辉(母亲是近卫文麿的女儿,本姓细川,是源家足利氏支流,因近卫家绝嗣而过继),担任日本红十字会会长以及国际红十字会副会长,近卫忠辉的哥哥细川护熙就曾出任过战后日本首相。九条家目前的家主是九条道成,二条家目前的家主是二条正基,一条家目前的家主是一条实昭,担任东京简易裁判所民事调停委员,鹰司家目前的家主是鹰司尚通。

镰仓时代以后,藤原氏的后裔均不再称藤原,而是称各自的苗字,明治维新以后,政府规定民众一人有一名,所以很多人都起姓藤原,但实际上他们都不是藤原氏的后代,例如藤原纪香。

[ 本帖最後由 woshiheshang 於 2009-03-02 13:35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1

迷失道路的旅人

帖子
20
精華
1
DB
72
0
註冊時間
2009-02-24
4#
發表於 2009-03-01 03:37 |顯示全部樓層
3、源氏(1)

没有和歌了,那就来一段中国的史书吧,《魏书.源贺传》里就记载着,“源贺,自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盘所灭,贺自乐都来奔,世祖谓贺曰‘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

源贺是南北朝时北魏的著名大臣,乐都人,鲜卑族,南凉王秃王傉檀的小儿子,原名秃发破羌。南凉被西秦王伏炽磐袭灭,他从乐都逃奔北魏。魏太武帝拓跋焘很喜欢他,赐爵西平侯,并说:“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于是姓源。从此,他跟拓跋焘南征北战,屡建战功,赐号西平将军,又赐名“贺”。因此史书上一律称之源贺。

按秃发傉檀是十六国中南凉国君主,后被西秦灭国。上溯族谱,则是北魏先祖拓跋诘汾的长子拓跋匹孤九世孙。“秃发”即“拓跋”的异译。正因为如此,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才会有“与朕同源”的话。

这个典故后来被日本的嵯峨天皇用来赐姓给自己的儿女,公元814年,嵯峨天皇一口气将4位皇子,4位皇女降为臣籍,赐姓“源”,意思就是“和皇室源出一处,为帝室血脉”。嵯峨天皇之所以将子女降为臣籍,一说是这位天皇的儿女太多了,总共加起来有50人之多,朝廷的财政无法养活如此多的皇子、皇女,于是不得已只好把他们降为臣籍,另有一说,则是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里透露出来,这种降为臣籍的手法,只不过是政治斗争的产物,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后被排除出皇位继承人选的皇室子女降入臣籍,则可以通过步入仕途或者联姻,既保存自己,又在将来可以辅助皇室。

这位种马般的嵯峨天皇,在其统治期间,一共将16名皇子,15名皇女降入臣籍,赐姓“源氏”,此后这些源氏人物就被人称为“嵯峨源氏”,在日本古代史上,除了“嵯峨源氏”外,还有仁明源氏、文德源氏、清和源氏、阳成源氏、光孝源氏、宇多源氏、醍醐源氏、村上源氏、冷泉源氏、花山源氏、三条源氏、后三条源氏、后白河源氏、顺德源氏、后嵯峨源氏、后深草源氏以及正亲町源氏,这些不同的源氏(21支)均由不同的天皇赐姓予其子女而产生。

一般而言,这些源氏又可以分为公家源氏以及武家源氏,武家源氏就是主要集中在清和源氏一支里,我们所熟知的日本历史上的三个幕府时期(镰仓、足利以及德川),其创始者均自称源自清和源氏,为皇室后裔,有资格号令天下,开设幕府,以至于非源氏子孙者,不得任征夷大将军的观念逐渐在人们心中确立起来。

除了清和源氏以外,其他的源氏大多都可归入公家源氏,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嵯峨源氏里头的源融,也有说法认为他才是紫式部《源氏物语》里头的主人公蓝本,而非藤原道长,人称河原左大臣,阳成天皇时,其与当时任关白的藤原基经发生了冲突,一度退隐,其后在光孝天皇在位时重新回到政治权力中心,藤原基经准备废黜阳成天皇时,源融曾在天皇继承问题上主张降入臣籍的自己有权继位为天皇,结果被基经否决。

在地方上,有武士家族自称源融的后代,如摄津的渡边氏,肥前国的松浦氏以及筑后的蒲池氏,但是可信性存疑。

[ 本帖最後由 woshiheshang 於 2009-03-02 03:33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1

迷失道路的旅人

帖子
20
精華
1
DB
72
0
註冊時間
2009-02-24
5#
發表於 2009-03-02 03:46 |顯示全部樓層
3、源氏(2)

接下来我们重点讲述清和源氏,第56代日本天皇——清和天皇第六皇子的贞纯亲王(公元873年?-公元916年)生有两位儿子经基王、经生王,两位儿子均被赐予“源”姓,降入臣籍,是为清和源氏的始祖,但也有另一种讲法,清和源氏实际上是阳成源氏,源经基是阳成天皇(清和天皇之子)儿子——元平亲王的儿子,可是镰仓幕府开设者源赖朝羞于以阳成天皇这位荒唐君主为祖先,于是硬将族谱往上推溯了一代,由此可见日本武家往往根据政治需要,肆意修改自己的族谱,源氏源于皇族,实际上很可疑。这从贞纯亲王的生年不能确定中也可以看出来,可以肯定的说,地方武士认生年不能确定的皇族为祖先,就是为了方便作假,方便自己编造出源于皇族的政治光环。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位称之为源经基的经基王的生涯吧,其出生年月更加是一个谜,源经基(?-公元961年12月25日),神号六孙王大权现,生年无法认定,只能得知卒年,在镰仓幕府时代成书的《保元物语》就把源基经的出身描述得很高贵——父亲是贞纯亲王,母亲是右大臣源能有的女儿,由于朝廷的公家源氏一般确实为皇室后裔,因此源经基的血统自然高贵得不能再高贵,考虑到《保元物语》的成书时代是在镰仓武家政权正式确立以后,该书自然美化武家统治者——源家,竭尽一切拔高祖先身份之能事不是没有可能。同样的情形,可以在平家的族谱中发现,平家祖先在从皇室子孙向地方武士过渡的阶段中,也出现了生年无法确定的情形,皇室子孙生年无法认定,这在极度讲究血统、家世的平安时代里,是不可能想象的事。因此,源、平祖先源自皇室的说法,并不能站得住脚,更加有可能的是,地方豪族武士通过认皇族落魄子孙为养父,来获取平氏、源氏的身份,而为了掩盖认养的事实(养子的年龄比养父的年龄还要大),这些被认为养父的流落到地方的皇室落魄子孙在正史中其生年一般不详,他们在历史中原本默默无名,这样一来,地方豪族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硬生生编造出一整套看似天衣无缝的族谱来,其中的佼佼者莫过于家康公的松平氏就是源家后裔的拙劣考证表演。这样的方式,从前代来讲,可以在中国唐代中期以后看到,安禄山通过大规模认养儿子,组织起一支强大、精锐的义儿(义子)武装力量,中唐以后藩镇继承的方式,除了父子、兄弟相继、部下推举异姓接任以外,还有前任藩镇认养义子继承的方式,这种通过认养义子来确立继承人的手段,一直延续到五代末期,例如后周开国君主周太祖郭威就认柴荣为义子,柴荣改姓为郭荣(周世宗),南唐开国君主李昇就曾认吴国大臣徐温为义父,叫徐知训,后来又自称唐皇室子孙,改姓回李。从后代来讲,藤吉郎认藤原摄关家家主近卫久基为义父,从而以藤原家养子身份当上了关白和太政大臣,只不过是模仿前代源平两家故事而已,并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假如丰臣政权千秋万代,那么藤吉郎的家世就会被后世舔屁股的史家认为“公乃藤原家后裔,因事沉沦,飘零四海,后公一统天下,认祖归宗,是为藤原氏之栋梁也。”

源经基一共有满仲、满政、满季、满实、满快、满生、满重、满赖八子,源满仲的长子源赖光就是很有名的武士,在摄津国形成了武士团,他就是摄津源氏的始祖,据说他和手下四天王(渡边纲、坂田金时、卜部季武、碓井贞光)曾经消灭了妖怪酒吞童子、土蜘蛛【战国兰斯里头,忍者王犬饲的角色要CLEAR达到幸福,其条件就是寻找并诛杀叛徒蜘蛛弹正,其后6大秘宝之一的平蜘蛛入手,这蜘蛛弹正的原型就是土蜘蛛,在日本历史中,土蜘蛛不仅指妖怪,还是对飞鸟时代以前地方土著头领的蔑称,据说被第一代日本天皇神武天皇诛杀的土蜘蛛们,其头、手、脚、身体被神武天皇埋在了不同地方,以防复活,死后这些土蜘蛛的怨灵就化为妖物土蜘蛛,在《土蜘蛛草纸》里头,源赖光和渡边纲来到了京都北边的莲野,遇到了在空中飞舞的骷髅,两人一路追踪,夜里在一间屋子休息,有美人现身来引诱源赖光,源赖光拔刀斩伤妖怪,天亮以后,源赖光跟踪白色的血迹,来到了山洞里,和巨大的妖怪激战,最后源赖光割下了怪物的首级,从怪物肚子里滚落1990个死人首级,还有20个死人首级遗留在怪物腹腔中,在《平家物语》中,源赖光患疟疾在床,有庞大身形的僧人出现在其床前,用巨大的绳索捆住源赖光,源赖光用放在床边的名刀膝丸砍向僧人,僧人受伤后逃走,第二天,源赖光带领四天王追踪血迹,来到了北野神社,结果一个巨大的蜘蛛出现(1.2米大),随后源赖光捕获了这个大蜘蛛,用铁棍把它穿起来,放到原野上让太阳暴晒,于是其疟疾病就好了,而名刀膝丸又取得了“蜘蛛切”的名号】。源赖光退治妖怪,说到底也是源家后人为了增强祖先的威名,凸显祖先为皇室后裔而弄出来的宣传文学。因为日本的早期神代天皇,传说中几乎个个都有妖怪退治的功绩,如今源氏祖先也有这样的功绩,更加能够证明源氏就是天皇的后代,其取得天下的合法性不容置疑,这是将日本神话和佛教经典加诸于历史人物身上产生出来的虚构物品。

源赖光的同父异母弟弟里头,源赖亲为大和源氏始祖,源赖信为三代幕府源起的河内源氏始祖。后者曾在甲斐守任上平定了平忠常之乱,与平维衡、平致赖、藤原保昌并称藤原道长四天王。赖信的嫡子赖义进一步巩固了河内源家的势力,赖义子义家就是大名鼎鼎的八幡太郎,其后代就包括了开创镰仓幕府的源赖朝以及足利幕府的足利尊氏,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河内源家的政治地位逐渐提升。

另:新一兄,据说只有成魔以后的健太郎君不怕地震,其他一律秒杀。

[ 本帖最後由 woshiheshang 於 2009-03-02 13:54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1

迷失道路的旅人

帖子
20
精華
1
DB
72
0
註冊時間
2009-02-24
6#
發表於 2009-03-09 18:16 |顯示全部樓層
3、源氏(3)

源义家(公元1039年-公元1106年),人称“八幡太郎”、“八幡太郎义家”,八幡就是“八幡大菩萨”或者“八幡大神”的意思,太郎就是长子的意思(义家为父亲源赖义的长子)。

佛教传入日本以前,日本主要信奉原始神道教,佛教传入日本以后,为了减轻当地民众对于这种外来宗教的抗拒性,就提出了“神佛权现说”,也就是日本的神,其实是佛,在佛法未入日本之前,以神的面貌暂时出现在世人眼前,待到佛法传入以后,则回复佛身,如此一来,神就是佛,佛也便是神,敬神就是拜佛,八幡大神就自然称为八幡大菩萨了,一直到明治维新以后,神佛才分离开来,日本的神道教才正式成型。

佛教传入日本以前,八幡大神,就是应神天皇(公元201年-公元310年)为主神【前期天皇的长命,让人不敢相信其历史真实性】,另配有神功皇后(公元170年-公元269年)、比卖神为妃神(次神)的三神,神功皇后在怀有身孕(应神天皇)的前提下,率领日本军队渡海征讨新罗,此后八幡大神就被当做母子神、战争神给供奉起来。

八幡神的日语音读读法一般为はちまんしん,另外可以转读为训读的やはたのかみ、やわたのかみ,八幡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续日本纪》的天平九年(公元737年)记载里头,其后在同书的天平胜宝元年(公元749年)记载里头,出现了“广幡乃八幡大神”的字句,其后的两本日本古代书籍——《日本灵异记》、《源氏物语》均可以找到八幡这个词语的痕迹。《日本灵异记》里头的矢幡(ヤハタ)神以及《源氏物语》(玉鬘卷)中的“ヤハタの宫”里面的ヤハタ,实际上都是八幡的训读读法。

所以,八幡大神又被认为是弓箭神(从上面可以看出来八和矢的训读读音都一样,都是ヤ),可以庇佑作战中使用弓箭的武士。《平家物语》里头,源平合战中,源家的那须与一用箭射落平家插在船棚板上的扇子,就口中称颂“八幡大菩萨”的名号。【战国兰斯中,山本五十六施放必杀技疾风点破,也口中吟唱“疾风丸,鸣叫吧!的词句,其实就是源自于此的】我们惯常的看法,认为日本武士作战的武器主要是刀,他们娴熟刀法,其实那是误解,弓箭始终在战国以前的日本战争史上充当了主要的角色。源义家伴随父亲初次出战时,就以8箭射落对方20余骑,《平家物语》里头,一位僧兵就因为用刀砍落敌方的箭,被人誉为“斩箭但马”,可见古代日本人对于弓箭的看重,前美国总统小布什访问日本时,当时任首相的小泉纯一郎用武士表演来回应布什的“邪恶轴心”说,其中就有武士在马上用弓箭射箭靶(喻示射中邪恶)的项目,也证实了在日本古代战争史上,弓箭的重要性不下于刀剑。至于后世印象中日本武士除了用刀还是用刀,那是被江户时代的风俗习惯误导了的,江户时代承平200余年,没有大的战事,刀已经成为装饰品,只要经济充裕,均可佩戴刀,商人就不顾幕府禁令,私自戴刀,而且还要是两把,各种各样的剑术流派纷纷于此时兴起,各种对于剑术、剑客描述、歌颂的江湖小说应运而生,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弓箭才是日本古代武士安身立命所在。

由于八幡大神具有这么多重的庇佑性质,更加因为其成神以前为皇后、天皇,因此被后世的日本皇室奉为保护神,而自认源自皇室血脉的武家源氏,顺理成章地认八幡大神为保护神,神佛权现说出现以后,八幡大神就被附会为阿弥陀如来,八幡大神也就被认怪异的叫做八幡大菩萨。源义家的父亲源赖义就把八幡大神请到了河内国壶井,建起了壶井八幡宫来供奉河内源氏的氏神,源义家其后在石清水八幡宫元服,因而被人称为“八幡太郎”,而非一些人认为的“八幡太郎”就是战神长子的意思,以彰显其勇武。

话又说回来,日本古代对于数字“八”极度崇拜,之前提到的橘歌,就有“八枝持回有”的句子,八幡大神中又有“八”,这个八,应该就是八方的意思,以示神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威力广泛含义,而幡,就是旗帜,也就是神力所蕴含在内的处所。这样,大家应该了解“八幡”是什么意思了吧。

源平合战中,源赖朝、源义经两兄弟就在黄濑川的八幡神社一起盟誓,共抗平家,源赖朝在镰仓开设幕府以后,把八幡大神迎进鹤冈八幡宫,作为御家人的保护神,从此以后,武家就崇拜起八幡大神起来,这种崇拜一支延续到了二战,尽管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神佛分离,禁止称呼“八幡大菩萨”,可是在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海陆空基地都打出了“南无八幡大菩萨”的旗帜,神风特攻队的队员更是膜拜备至。目前在日本国内,祭祀八幡大神的神社在1-2万所,数量最多,而以八幡信仰为主的神社,总共有7817所,也是最多的。

源义家的崛起,是和白河天皇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的,为了抑制藤原家的势力,白河天皇搞起了院政,提拔出身低微的地方源家武士充当个人打手,来压制藤原家以及寺院势力,是为“北面武士”,源义家、源义纲兄弟均因此初入京都的政坛。随后源义家主导了“后三年之役”,击灭奥州清原氏,但由于白河天皇担心源家势力过大,并对奥州有野心,因而有功不赏,源义家自己出钱犒赏武士,反而大大增加了源家在地方武士中的威信,最终源义家只能位终正四位下,源义家死后,其家族内乱不已,亲生子孙命运坎坷,故而时人有报应一说,即其兄弟为白河天皇滥杀无辜,因而子孙遭祸。但也有人认为是朝廷忌惮源家势力过大,因而插手而导致的结果。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1

迷失道路的旅人

帖子
20
精華
1
DB
72
0
註冊時間
2009-02-24
7#
發表於 2009-03-12 18:22 |顯示全部樓層
3、源氏(4)

说完了源义家,我们接下来要说他的弟弟新罗三郎源义光。源义光(公元1045年-公元1127年),他是源赖义的三子,因为在近江国供奉新罗明神的大津三井寺元服,因此又被称为新罗三郎。与此类推,他的二哥源义纲因为在京都的贺茂神社元服,因而被称为贺茂次郎或者加茂二郎(加与贺在日语里发音相同,可以互用)。

新罗明神,朝鲜、中国和韩国的看法大都把9世纪时新罗名将张保皋(又称张宝高)与这位神祗联系起来,张保皋又叫弓福(弓巴),他组建武装,扫清了黄海的海盗,建立起新罗与唐朝、日本的贸易网络,并在山东建立了赤山法华院,随后他被新罗封为“清海镇大使”,但是由于介入了新罗政权高层的政治斗争,最终于公元846年被暗杀,死后,被日本人尊为新罗明神、赤山明神,韩国电视剧《海神》就是描述张保皋一生事迹的。

但是在日本一方,却始终不愿把张保皋和新罗明神联系起来,而是抬出了大神素盏鸣尊(又叫素盏男尊、须佐之男),他是日本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弟弟,曾斩杀八歧大蛇【这八歧大蛇就是兰斯游戏系列里头负载JAPAN的神兽オロチ的原型,为什么叫八歧大蛇呢,因为这条大蛇有八头八尾,身躯犹如八座山峰,八条山谷那样巨大,鬼畜王兰斯里头,兰斯打下JAPAN南部第一城以后,很轻易地就在当地的穴洞里头解决了オロチ,救出了巫女玉签风华,可是在战国兰斯里头,邪马台地下的大蛇穴里头的オロチ,它的9999点生命值,外加5个不断补血的オロチ少女,瞬杀的地震,以及伤害极大的攻击,简直就是把玩家活活逼疯的怪物,如果没有很高的等级以及优良的人员配备,还是不要去招惹这条大蛇】,据《日本书纪》记载,当素盏鸣尊被放逐出高天原(神之居所)后,首先来到了新罗的曾尸茂梨,但是素盏呜尊却说:“此地吾不欲居”,和儿子五十猛神东渡到日本本州岛的出云国,在那里,素盏呜尊斩杀了大蛇,其后五十猛神将树种从出云带回到朝鲜半岛播种。由于素盏呜尊首先来到了新罗,因此他就被奉为新罗明神。

日本和朝鲜、中国、韩国对于新罗明神的起源解释不同,关键就在于政治这两个字,日本始终不愿承认新罗明神就是张保皋,原因无他,是不愿意承认本民族有过把外国人奉为本国神灵的历史,反过来,这新罗明神就是日本的大神之一,经新罗来到日本,开创了大和民族的历史,那么源头上新罗、日本同出于一,日本对朝鲜半岛的占领和合并也就有了理论上的支持。1905年,当日本准备吞并朝鲜时,日本方面就表演过舞蹈《苏志摩利》,以彰显日本和朝鲜同文同种,这苏志摩利又叫苏尸摩利、苏志麻里,是上文提到的新罗的曾尸茂梨的谐音转写,舞蹈《苏志摩利》就是带有朝鲜曾尸茂梨地区风俗的舞曲。说白了,日本方面这样做,就是为所谓的“日韩同祖论”制造、提供论据,同时也自欺欺人地为吞并朝鲜寻找舆论支持。

源义光是后来战国大名武田家所追认的祖先,武田家的两大家宝据称就是源义光流传下来的。第一件家宝,是后冷泉天皇赐予源义光的御旗,这御旗其实就是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日本白地红丸国旗,不过日本方面的正式称呼是日章旗。上古时代,日本人就喜欢用金色图形代表太阳,银色图形代表月亮,平安时代末期,日本人一般用红色作为地面象征,金色圆形作为太阳的象征居于红色包围之中,至于后来用红色代替金色作为太阳的颜色,据说是受了中国的影响,中国汉代帛画里曾经用红色圆形代表太阳,里头有黑色的三足鸟,这三足鸟其后成为日本的标志,现在我们经常可以在日本足协的标志以及日本足球国家代表队球衣的队徽里头看得到。平安时代时,佛教密宗从中国传入,并逐渐盛行起来,佛教密宗常用红色圆形代表太阳,日本接受了这一色彩图案,并把原先由红色填充的地面改成了由白色填充的地面,从而让日本的国旗图案最终确立下来。这种国旗图案同时也反映了日本人对于色彩的兴趣,日本人自认为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后代,那么红色的日语为あか(赤),与光明的日语あかし(明し)(あかるい)同源,用红色取代金色,作为太阳的象征,更加能够体现出这种传承关系。另有一说,后冷泉天皇并没有把御旗直接赐予了源义光,而是为了庆祝前九年之役中奥州安倍氏的叛乱被平定,依照住吉神社的神谕,赐予了源义光的父亲源赖义,源赖义最喜欢源义光,这才将御旗传给了他。

武田家的另一件家宝是盾无铠,这同样是源赖义将后冷泉天皇的赏物赐予源义光的结果,盾无铠和御旗,据说都是神功皇后征讨新罗时使用的物件,她所穿戴的铠甲,就是住吉三神儿子所穿过的甲胄。铠甲名为盾无,意思就是这件铠甲坚固非常,武士穿戴上它,不需要盾牌的保护,因此号为盾无,平治之乱中,源平交战,源家的源义朝身穿黑色的盾无铠作战,失利后在逃跑的过程中将铠甲脱下,扔到了雪地里。战国时,武田家出征前,都要在家宝前盟誓:“御旗楯無も御照覧あれ(みはたたてなしも ごしょうらんあれ)。”(让御旗、盾无铠见证)【战国兰斯里头,武田家假如在下一回合要对北条家和上杉家用兵时,这一回合都会打出这一句经典名言】

源义光是源义家死后源氏内乱、自相残杀的始作俑者,他先是命令平成干暗杀了源家首领源义忠(1109年),嫁祸给源义纲的儿子源义明,源义忠的养子源为义(源义家次子源义亲的亲生儿子,随后被源义家四子源义忠收养)继任源家家督后,组织武士团讨伐源义纲,源义纲投降后,被流放到佐渡,义纲的六个儿子均惨遭不幸,长子、次子跳崖自尽,三子源义明被杀,四子自焚,五子切腹,六子自尽。(15年前的1095年,朝廷要将美浓国延历寺的庄园收回,引发该寺僧人的抵抗,一名僧侣在纠纷中被箭射杀,愤怒的延历寺僧众扛着神舆和神像到京都强诉,源义纲和源赖治被关白藤原师通派遣,前往击退延历寺.日吉神社的强诉僧众,在战斗中源义纲一方的箭矢射中了神像,据说藤原师通以及源义纲等人因此被延历寺的大神下了诅咒,藤原师通在4年后,生了恶疮死去,而源义纲则子孙不得善终),1132年,源义纲自尽。

义光其后杀人灭口,将派往源义纲处的卧底藤原季方和平成干杀害,不久,事情败露,源义光只好逃亡到妻族平氏所在的常陆国,在三井寺死去,一说病死,一说被源义忠儿子河内经国报仇而诛杀。

[ 本帖最後由 woshiheshang 於 2009-03-14 21:45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1

迷失道路的旅人

帖子
20
精華
1
DB
72
0
註冊時間
2009-02-24
8#
發表於 2009-03-14 20:49 |顯示全部樓層
3、源氏(5)

保元之乱

祸根

白河天皇(在位时间:公元1073年-公元1086年)被日本史学家誉为“稀有的独裁者”,但是就是这位独裁者,一手导致了武家势力的崛起,他借地方武士的势力来压制藤原家和寺院势力,建立院政的霸权地位(以至于他有一句名言:除了赌博的骰子、京都鸭子川的洪水以及僧兵之外,没有什么我不可控制的。),但是却为地方武士掌控全国政权埋下了伏笔。

这祸根也无它,也就是我们兰斯大人的特殊兵器。大鼻子功夫影星成龙在小龙女事件中有云:“我犯了天底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按照日本古代书籍《古事记》的讲法,这白河天皇也学习中国的唐明皇,风流成性,白河天皇让位给儿子以后(公元1086年),早早当上了上皇、法皇,他的儿子崛河天皇早死(公元1107年),孙子鸟羽天皇5岁时即位,鸟羽天皇成年后,白河法皇把自己的养女藤原璋子嫁给了孙子,可是这藤原璋子竟然是白河法皇的情妇,肚子里也有了白河法皇的骨肉。仰人鼻息的鸟羽天皇不敢违背爷爷的旨意,只能吞下这耻辱,把璋子生下来的叔叔当儿子来养。这叔叔就是后来的崇德天皇,由于这个谁也不敢明言的秘密,以至于当时的朝野暗地里都把崇德天皇叫做“叔父子”(自己的儿子竟然是叔叔,谁也无法忍受)。白河法皇在崇德天皇长大了一些的时候,就迫令鸟羽天皇退位(公元1123年),让崇德天皇即位。公元1129年,白河法皇以77岁的高龄死去,鸟羽上皇终于熬出了头,疏远待贤门院(藤原璋子),宠爱起美福门院(藤原得子)起来。公元1142年,鸟羽上皇出家当起了法皇,也依前朝故事,迫令崇德天皇让位给自己的亲生骨肉近卫天皇。

公元1155年,近卫天皇死去,当时的崇德天皇希望由自己的儿子重仁亲王即位,但是鸟羽法皇、美福门院和近臣藤原信西一道选择了崇德上皇的名义上的另一个弟弟雅仁亲王即位,是为后白河天皇。崇德上皇因此事对鸟羽法皇愈发怨恨起来。

另一方面,藤原家摄关家内部也为家主位置的争夺,分成了两派,摄政藤原忠通和弟弟左大臣藤原赖长因为父亲的关系反目成仇。公元1150年,两兄弟的父亲藤原忠实和藤原忠通断绝父子关系,将藤氏长者的象征东三条殿的朱器台盘转赠予藤原赖长,随后藤原忠实向鸟羽法皇要求解除藤原忠通的摄政一职,第二年,法皇任命藤原忠通为关白,藤原赖长为内览,以试图平息两人的争端。后白河天皇即位后,藤原忠通再任关白,藤原赖长则被解除了内览一职。不平的藤原赖长马上投向了崇德上皇,而哥哥藤原忠通秉着你所支持,我必反对的态度,站到了后白河天皇一方。

乱起

保元元年(公元1156年)5月30日,鸟羽法皇病倒,自知命不久矣的法皇于6月1日命令源义朝、源义康(足利义康)、源光保、平盛兼在院御所戒备。6月3日,崇德上皇到访院御所,想探望法皇,但是被法皇拒绝。6月12日,美福门院出家为尼。7月2日,法皇大行,崇德上皇再次来到院御所,想见鸟羽法皇最后一面,但是检非违使藤原惟方遵照鸟羽法皇的遗言,不准崇德上皇再见法皇一眼。崇德上皇愤然离去,双方随即着手召集武士。

7月5日,后白河天皇一方接到了上皇一侧有异动的情报,马上召集在京都的武士:源义朝、源义康、平清盛以及源赖政,而崇德上皇一方则按兵不动。

7月6日,平基盛(平清盛次子)将上皇一方的藤原赖长命令联络大和源氏的源亲治的使者捕获,于是上皇方举兵反叛的证据落入天皇一方手中。

7月8日,鸟羽法皇的头七,崇德上皇参加完鸟羽法皇的葬礼后,后白河天皇一方颁布谕旨,指藤原忠实、藤原赖长父子在庄园召集兵马,意图谋叛,令藏人左卫门尉高阶俊成以及源义朝占领藤原摄关家的东三条殿,收归公家。事实上,这极有可能是藤原忠通和藤原信西的阴谋,藤原忠实、藤原赖长父子谋反一说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7月9日深夜,知道了东三条殿被对方占领消息后的崇德上皇,突然从居所田中殿逃跑出来,随即进入统子内亲王的御所,然后占据了白河院的北殿。白河院北殿本来是上皇、法皇处理政务的地方,并不适合用来做军事据点。鸟羽法皇死后,上皇身边的谋主藤原赖长进退失据,毫无章法,实际上为己方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上皇一方随即召入左京大夫藤原教长,源家武士团的首领源为义、源赖贤、源为朝、源赖宪以及平忠正,但是京都的大多数武士还是聚集到了天皇一方,上皇一方的武士仅仅足以保持最基本的警备兵力。上皇儿子的乳母,就是平清盛的母亲,可是平清盛站对了队,没有加入上皇一方。

由于事发仓促,藤原赖长召集大和地区的僧兵和武士前往京都的企图落空,这也是上皇一方注定失败的一大原因。当后白河天皇得知上皇一方举动时,曾派遣平信兼试图在赖长赶往京都的途中逮捕他,可是来迟了一步。

合战

7月10日,两军隔着贺茂川对峙,上皇一方以白河北殿为据点,天皇一方以东三条殿为据点,天皇本人则在高松殿留守,源为朝(一说源为义)曾经向藤原赖长进献计策,夜袭天皇一方,但是被迂腐的藤原赖长拒绝,藤原赖长竟然天真到以为只要占据了白河北殿,就能够占据了大义名分,以“治天之君”的名号将文武百官聚集到自己一方,然后迫使后白河天皇屈服,同时他迷信前朝故事,对敌方采取同样的夜袭举动不以为然(因为在药子之变中,平成上皇的居所就没有受到武力攻击)。源义朝也向天皇和藤原信西进献了夜袭上皇方的计策,结果被藤原信西采纳。

7月11日,凌晨4点,天皇以及藤原忠通父子亲临东三条殿督战,后白河天皇一方的平清盛率领300余名骑兵,源义朝率领200余名骑兵,源义康率领100余名骑兵,分三路奇袭白河北殿。平清盛率先向源为朝把守的西门进攻,但被源为朝用强弓射退,源义朝其后再次进攻西门,也被源为朝射退,天皇一方的源赖政、源重成、平信兼依次进攻,但是崇德上皇亲临战场,到各门打气,战斗僵持不下。

杀红了眼的源义朝向天皇献计,采用火攻策略,天皇准许,源义朝遂在白河北殿西邻的藤原家成家宅放火,火在早上8点的时候烧到了白河北殿,崇德上皇以及藤原赖长从东门逃走,随从的士兵也大多逃走,战斗结束。10点,知道了胜利消息的天皇返回高松殿。藤原忠实连忙离开京都,向奈良方向逃去。

余波

7月13日,崇德上皇在向仁和寺寻求保护被拒绝后,遭到寺院一方的拘禁,7月23日,后白河天皇判上皇流放赞歧,永远不准返回京都。

7月14日,逃跑中被箭射中的藤原赖长在奈良死去,7月15日,藤原忠实向天皇谢罪,可是藤原信西极力把忠实归入主谋行列,7月17日,天皇颁布谕旨,先将藤原忠实、藤原赖长一众谋反人等的所领全部没收,藤原忠实的处罚再行决定,7月18日,藤原忠通向天皇求情,藤原忠实遂被改判到知足院幽闭,作为赎罪代价,藤原忠通的所领全被没收。上皇儿子重仁亲王被勒令出家,尽管7月14日,藤原教长向朝廷自首,可是依旧在8月3日,和藤原赖长的4名儿子被流放,同时被流放的还有12人。

7月27日,后白河天皇为上皇一方的人定罪。

7月28日

京都六波罗,平清盛处死了平忠正、平长盛、平忠纲、平正纲以及平忠正的儿子平道行等人。

7月30日

大江山,源义康处死了平家弘、平康弘。平盛弘处死了平光弘、平赖弘、平安弘。

同日,船冈,源义朝处死了源为义、源赖贤、源赖仲、源为成、源为宗、源为仲。

药子之变以后,子杀父,父杀子,甥杀舅,舅杀甥等残酷死刑被废除了200余年,但是藤原信西却极力复活这类刑罚,无怪乎源义朝在平治之乱中,首先拿他开刀,报被逼迫的杀父之仇。

源为朝(镇西八郎)在逃跑中被捕获,后白河天皇欣赏为朝的刚勇与弓术,因此免死一等,被挑断了左手手筋,于1156年8月26日流放入伊豆大岛。伤势痊愈后,为朝再次施展盖世的弓术,号召伊豆诸岛对抗国司。1170年朝廷勅许伊豆介狩野茂光率500兵加以进剿,为朝连战连败,最后在八丈岛宇津木的坪泽自杀。年三十三。他的头颅被加藤景廉割下,送到京都请赏。

藤原忠通也好不了哪里去,弟弟和父亲卷入谋反,自己的领地被没收,又背上了幽禁父亲的恶名,两年后,被迫将家主位置让给了藤原基实(近卫基实)。

源义朝背叛了父亲,但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平清盛却直步青云,高官厚禄,自己想救父亲一命不可得,而藤原忠通却依仗着高权位救了父亲一命,对比如此悬殊,心内愤愤不平的源义朝遂在3年后发动了平治之乱,结果成就了平家政权的20年黄金岁月。

崇德上皇被流放以后,写五部大乘佛经献给后白河天皇,但是后白河天皇怀疑崇德上皇在佛经中下了诅咒,于是拒绝,据说他的示好举动被拒绝以后,发誓为大魔王,扰乱日本,“愿为日本之大魔缘,扰乱天下,以五部大乘经,回向恶道”,一说“愿为日本之大魔缘,扰乱天下,取民为皇,取皇为民”,之后不修不食,愤懑而死,死状犹如夜叉。他死了以后(一说被三木近安暗杀),被民间叫做四大妖怪之一以及三日本大怨灵。

崇德上皇死后,京都连续发生了两次大火灾“太郎烧亡”、“次郎烧亡”,之后饥荒、兵灾不断,先有养和饥馑,再有木曾义仲的上洛,接着是源平争战、承久之乱,民间纷纷传言是崇德上皇的怨灵作怪,其后朝廷追封谥号“崇德”予以这位上皇,并追赠藤原赖长“从一位太政大臣”,又在保元之乱的战场春日河原建起了“崇德天皇庙”以供奉他。我在读书时看到了《雨月物语》,就是描绘这位大魔王现身人前,向一位僧侣讲述他向人世复仇的故事,印象特别深刻。室町幕府时代,足利氏细川家就把崇德上皇奉为守护神,以报答他庇佑细川赖之平定四国。

明治维新以后,在京都建起了白峰神宫以祭祀这位大魔王,这位大魔王的形象往往就是天狗。

京都百姓几百年来都没有在京城看见过战斗,但是保元之乱在京都发生,从而揭开了京都饱受战火蹂躏的岁月,这一情景,让时人慨叹乱世来临。

[ ????? woshiheshang ? 2009-03-14 21:59 ?? ]

[ 本帖最後由 woshiheshang 於 2009-03-15 21:51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1

迷失道路的旅人

帖子
20
精華
1
DB
72
0
註冊時間
2009-02-24
9#
發表於 2009-03-15 19:29 |顯示全部樓層
3、源氏(6)

平治之乱

暴风雨的前奏

如果说白河天皇将源家、平家掌控于鼓掌之内,互相制衡,进而确立院政的霸权地位,那么后白河天皇则反过来被源家和平家玩弄于鼓掌之内,沦为傀儡。历史的轮回因果,看上去是那么的诡异,天皇、上皇、法皇以及藤原家诸权臣们最终玩火自焚。

后白河天皇在保元之乱中获胜以后,立马推行“保元新制”,加强中央集权,然后推行庄园整理令,将全国的公领、庄园置于天皇的控制下,而藤原信西就是这套政策的主要推行者。

信西随即成立了记录所,以大纳言三条公教为长官,担当实际事务的则是右中弁藤原惟方、左少弁源赖雅以及信西的嫡子藤原信宪,藤原信西一家遂牢牢掌控了公家政权。藤原信西为了维持自己地位,竭力结交、拉拢平清盛一家。平清盛担任播磨守,平赖盛担任安芸守,平教盛担任淡路守,平经盛担任常陆介,平氏一门的军力是经历保元之乱后的朝廷所急需的,藤原信西其后让儿子成宪娶了平清盛的女儿,两家的关系更为紧密。

后白河天皇的皇位还没有坐稳,就遭遇了逼宫,保元三年,美福门院和藤原信西逼迫后白河天皇将皇位让给了儿子守仁亲王,是为二条天皇,这次斗争的源起依旧与后白河天皇的保元新制有关,鸟羽法皇死后,法皇遗留下来的所领加上美福门院的所领,成为全日本最大的领地,在美福门院看来,这些所领自然不能够被后白河天皇夺去,于是她拉拢藤原信西,让自己的养子守仁亲王接替其父亲后白河天皇的皇位,以确保自己的所领不被夺走。

此后,朝廷内部分为了后白河院政派以及二条亲政派,藤原经宗以及藤原惟方站到了二条天皇一边,形势不利于后白河上皇。后白河上皇是在近卫天皇死后仓促上位的,这里头少不了被鸟羽法皇宠信的美福门院以及藤原信西的功劳,因此后白河上皇不得不自己培养亲近的势力。

他找到了武藏守藤原信赖,从保元二年三月到保元三年十一月,短短十九个月以内,藤原信赖从右近权中将一路升迁到检非违使别当,武藏国、陆奥国也成为信赖一家的知行国,这两国均和源家新任家主源义朝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一来,源义朝和藤原信赖因为地域政治的缘故走到了一块。保元三年,后白河上皇开设院政,藤原信赖充任管理军马的厩别当,源义朝担任管理军马的左马头,两人的同盟关系更加稳固。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藤原信赖将妹妹嫁给了摄关家嫡子近卫兼实。加入后白河院政派的还有藤原成亲和源师仲。

藤原信西自以为左右逢源,可以牢牢操纵朝政,却不知自己翻云覆雨的行为惹恼了后白河院政派以及二条亲政派,不管上述两派在政治上如何针锋相对,但是两派均欲置藤原信西于死地,只不过等待合适的机会罢了。如果说平清盛在平治之乱开始前是站到了源家的对立面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平清盛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看待这场斗争的,他的一个女儿嫁给了藤原信西的儿子藤原成宪,另一个女儿嫁给了藤原信赖的嫡子藤原信亲。

白色与红色的战争

平治元年(公元1159年)12月,平清盛一族离开京都,赴熊野参拜神社,藤原信赖和源义朝利用这个时机起事。

12月9日,深夜,藤原信赖和源义朝率军袭击院御所三条殿,放起了大火,软禁了后白河上皇以及上西门院(上皇姐姐),信西一门逃亡,随后信赖和义朝将上皇、上西门院转移到二条天皇所居住的一本御书所,一并软禁起来。

12月10日,信赖和义朝逮捕了信西的儿子——俊宪、贞宪、成宪、修宪,12月22日,他们全部被流放。

逃到了山城国田原的藤原信西被源光保追上并斩首,光保将信西的首级传回京师,被挂到了监狱的门口暴晒。

12月14日,藤原信赖逼迫上皇、天皇授予源义朝播磨守,义朝儿子源赖朝右兵卫权佐的职务。由于京都的贵族对于信赖反叛感到不满,并对信赖依靠义朝的武力专横跋扈有怨言,都想着寻找机会反抗。源义平曾经向藤原信赖建议,派兵截断平清盛从东国返回京都的道路,但是藤原信赖自以为平清盛是自己的亲家,肯定会协助自己,因此没有采纳源义平的计策,从而犯下了让自己覆灭的大错。

12月17日,平清盛回京,早在纪伊国时,平清盛就得知了京都动乱的消息,延迟了归程,并得到了纪伊武士汤浅宗重以及熊野神社神官湛快的协助。回京后,平清盛开始联络对信赖、义朝不满的人准备起事,源义朝也在暗地里聚集兵马。紧接着,对信赖专权不满的三条公教牵针引线,二条亲政派的藤原惟方和藤原经宗和清盛会面,制定了解救天皇的计划。

12月25日,平清盛派人送信给信赖,信中言辞恭谨,并请求信赖派人将入赘自己家的女婿藤原信亲迎接回去,藤原信赖见状大喜,以为平清盛准备投靠自己,就命令源义朝派人把信亲以及平清盛的一众儿子护送回京都的住宅。

当天深夜,藤原惟方拜访后白河法皇,告知二条天皇的脱离计划,后白河上皇就偷偷地从仁和寺逃走。

12月26日凌晨,2点,皇宫起火,信赖一方的武士忙着救火,二条天皇男扮女装乘坐着牛拉的宫中女眷车离开软禁地,向平清盛所在京都六波罗府邸走去。途中曾有警卫好奇地往车内检查,却误认二条天皇为宫中女眷。不久,上皇、女院、公卿、诸大夫纷纷逃到了六波罗府邸,摄关家的藤原忠通、近卫兼实父子也来到了平家,平清盛随后获得了朝廷方面颁发的讨伐信赖、义朝的谕旨。

12月26日早朝,上皇、天皇逃跑的消息在朝堂上传开,信赖一方阵脚大乱,信赖和义朝均被骂作“全日本第一号大傻瓜”,信赖、义朝以及藤原成亲连忙整备军队,准备合战,而源师仲则拿着日本三大神器的神镜逃亡。

合战在皇宫一带进行,战斗开始时,源家的士兵以白旗为标志,平家的士兵以红旗为标志,这种红旗和白旗的对峙,演化成了今天日本红白歌唱大赛红队对阵白队。

平清盛的长子平重盛、弟弟平赖盛、平经盛统率3000骑杀向皇宫。久经战阵的源义朝立刻率领2000骑准备迎敌,藤原信赖守待贤门,源义朝守郁方门,源光保、源光基守阳明门。交战在郁方门前开始后,源家的嫡男源义平和平家嫡男平重盛交战,重盛弟平赖盛也上前助阵,源义平骁勇非凡,平清盛不敌,被源义平在紫宸殿南庭的樱树和橘树之间追逐了7个来回,源家部队顺势掩杀,平家败走。平赖盛用平家宝刀“拔丸”死战,才勉强击退了追击的敌人。

另一个战线上,把守皇宫阳明门的源光保、源光基突然放弃防守,平家部队在平经盛的带领下遂得以通过阳明门突破入皇宫,后人就认为源光保、源光基属于二条亲政派,之所以在此之前投靠信赖,是为了消灭藤原信西,如今为了自己派别的政治利益,置同宗的义朝于不顾。平经盛其后命令掌控皇宫的士兵关闭各门,断绝源家后路,源义朝遂带领军队直扑平家位于六波罗的大本营,但是源赖政这位源家的叛徒从背后狠狠地刺了源义朝一刀,由于源赖政和美福门院的家人有婚姻联系,因此他背弃了自己的家族,站到了平清盛一边,以义朝之道,还施予义朝之身。源义朝遭遇平清盛和源赖政的夹击,只能在家臣的死战下逃离战场。

罚与赏

战后,藤原信赖被处死,藤原成亲则因为和平清盛家族有婚姻关系逃过一死,源师仲被流放到下野国。

源义朝在往东国逃亡的过程中与儿子源朝长、源义隆失散,12月29日,当义朝投奔到家臣镰田政清舅舅长田忠致家后,被长田忠致、长田景致父子引诱到浴场杀害,镰田政情也一同被害,义朝的首级被送到京都六波罗处的平清盛。1月9日,两人的首级被挂在京都监狱门口示众。事后,平清盛只给予轻薄的赏赐,长田忠致口出怨言,平清盛暴怒,这才迫使忠致惶恐谢罪。

源平合战开始后,长田忠致投奔源赖朝,源赖朝一开始表示宽大,不予追究,但是但源赖朝建立全国霸权以后,立刻追斩长田忠致。

1月18日,源义平在难波被捕获,1月21日,他在六河原被处死,2月9日,源赖朝被捕,要被处死,但是平清盛的继母池禅尼出面求情,平清盛这才放过源赖朝。事实上,这是一生自诩英武的平清盛犯下的最大错误,20年以后,正是这个残酷、隐忍到了极点的怕老婆的源赖朝,将他的子孙全部葬送在坛之浦的海水里。此乃后话,不过后白河院政派至此全数覆灭。

12月29日,朝廷公布嘉奖,平赖盛担任尾张守,平重盛担任伊予守,平宗盛担任远江守,平教盛担任越中守,平经盛担任伊贺守,平氏一家的知行国大大增加。

此后,朝廷政权一度被二条亲政派掌握,1月6日,上皇驾临八条崛河的藤原显长府邸,看见在八条大路崛河一带房屋的木材外露,遮住了自己的视线,于是愤怒的上皇借题发挥,让平清盛逮捕藤原经宗和藤原惟方,2月20日,平清盛逮捕两人,并在上皇面前拷问,从此打破了贵族免除拷问的惯例。上皇随即以合谋杀害信西的罪名将两人流放。2月22日,之前被流放的藤原信西子息获准返回京都,作为代替,3月11日,经宗被流放到阿波,惟方被流放到长门,同日,源师仲、源赖朝、源希夷(赖朝弟)被流放。

6月,源光保子光宗被控谋反,被判处流放到萨摩,14日,押解儿子的源光保先杀掉儿子,然后自杀。至此,二条亲政派也被一扫而空。从此平清盛独揽朝廷内外大权,权势一时无双。

而出卖同族的源赖政也逃不过平清盛的屠刀,1180年,源赖政说服以仁亲王发布谕旨,号召全国武士讨伐平家,但是事败,源赖政被杀,以仁王在逃亡中被箭射杀,事见《平家物语》。

后人就认为事实上,后白河上皇在这件事情上担当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一开始默认源义朝和藤原信赖击杀藤原信西,但是当局势在平清盛的导向下,倾向了二条亲政派之后,又害怕崇德上皇的那一幕在自己身上重演,于是抛弃了藤原信赖和源义朝,只不过崇德上皇与后白河上皇并非兄弟,而是叔爷和孙子的辈分,很难说得上亲近,于是就被成王败寇的史家直书得失,而后白河上皇和二条天皇实属父子,子为父讳,这才没有将事情的真相全部点破。无情最是帝王家,为了权势,为了色欲,骨肉相残,缭乱天下,生灵涂炭,这些天皇、上皇、法皇难辞其咎!日本古代史上,亲近帝王、信任帝王的武士均没有好下场,前有源为义、源义朝父子,后有后醍醐天皇时的楠木正成和新田义贞,都被自命为英武无上的天皇所误,死于非命,而后醍醐天皇借推翻北条氏以开创的所谓“建武中兴”,更加是将日本拖入了长达300年的混战时代,其为祸人间的作用不亚于被誉为最大怨灵的崇德上皇。

源氏至此全部讲完。真的很累!感谢各位支持,接下来就到了平氏了。

[ 本帖最後由 woshiheshang 於 2009-03-15 21:52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手機版|2DJGAME 多元化AMCG站

GMT+8, 2024-06-07 20:36 , Processed in 0.035086 second(s), 24 queries .

• 2DJGAME

© 2003-2019

回頂部